​以人工智能助力上海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-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

当前所在: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> 信访 > 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5-19 来源: 上海政协 作者:佚名 浏览量:0

  

  市政协常委,民盟盟员,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反映,上海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,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50家,产业规模虽已初见成效,但仍存在以下问题:
一是产业主体未形成领军优势,产业活跃度不高。投中数据(cvsource)统计显示,截至2023年8月4日,新材料产业a股上市公司938家,其中上海57家,与前三位的江苏(145家)、浙江(129家)、广东(124家)有较大的差距。值得注意的是,离上海较近的宁波有23家、苏州有37家,并且宁波和苏州两地都已形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从新材料企业主体的融资事件、并购事件和新股发行等交易情况看,截至2023年8月4日,全国新材料产业的交易事件达到14921件,其中上海发生982件,活跃度远低于同期的江苏(2371件)、广东(1964件)和浙江(1614件)。

  二是在新材料上尚未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“东部沿海聚集、中西部特色发展”的格局。例如,深圳拥有国内最大、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,年产值超过千亿元,集群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相应产业比重超过70%;宁波形成磁性材料、绿色石化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多种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;苏州拥有纳米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、高端纺织等先进产业集群,还有抗体药物与生物计算研发中心;中西部主要集中发展稀有金属材料、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产业集群。上海在新材料上尚未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在工信部批准建设的2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,上海仅有2家,分别是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、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,而广东有4家、北京有3家。

  三是产业主体研发能力弱,持续创新能力有限。万得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上海新材料产业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平均值为7.11%,明显低于北京(24.30%)、广东(17.15%)、浙江(15.75%)和江苏(13.20%);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,2022年上海新材料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该比值平均为4.77%,低于广东(5.56%)和北京(5.31%),高于江苏(4.41%)和浙江(4.14%)。可以看到,即使是上市公司这样的头部企业,研发投入增长速度较慢,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高,企业持续创新投入不足。另外,从企业规模来看,上海80%的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产值均在5亿元以下,企业普遍“小而不精、大而不强”,缺乏研发能力,持续创新能力有限,市场话语权不强。

  为此,建议以人工智能助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,激发新材料研究的核爆点,推动新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
  一、搭建新材料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的链接平台,加快ai深度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。一是依托新材料特色企业,率先在“前沿材料、关键材料、基础材料”建设典型示范场景。发挥国有企业、上市企业的优势,以先进高分子材料、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领域的特色企业、特色园区作为试点,建设智能工厂、企业数字化转型、智慧园区等典型场景,打造人工智能与新材料应用和工程深度结合的示范标杆(如上海化工区)。二是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链接平台,引导ai技术企业与新材料企业的融合。依托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筹办“ai 新材料”专业论坛,提高产业活跃度。一方面,有效展示人工智能促进新材料研发和工业应用的基础设施、产品供给及应用示范;另一方面,推动ai技术企业与新材料企业的合作交流,有效推动传统材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
  二、推进新材料计算研发中心建设,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关键领域技术。一是建设“上海新材料计算研发中心”创新平台,打造高通量、高自动化实验室。助力从事上海新材料研发的科研院所生成大量实验数据,形成新材料研究的数据库,提高实验效率。二是政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。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,引导新材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;有侧重地加大对企业创新项目支持力度,强化“前沿材料、关键材料、基础材料”三大领域企业的研发投入,力争形成一批引领性的创新成果。三是增强“科学-技术-工程-产业化”的融通创新能力,深化产学研合作。支持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、研发转化功能平台、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、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四大技术平台建设,强化新材料成果的转化能力。建立反馈机制,确保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得到评估和反馈,不断优化合作模式。

  三、依托金融、人才、数据政策,大力优化创新发展生态环境。一是依托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,组织一批前沿材料、关键材料、基础材料企业在沪落地。明确资金支持方案,包括企业引进奖励、研发资助、项目配套奖励等,通过设立“上海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”,充分发挥国资的引领作用,带动专业投资机构成立市场化基金,助力各类新材料企业落沪发展。二是立足高校和科研院所,建设新材料人才基地。在上海六大高校院系(复旦大学材料学院、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、同济大学材料学院、上海大学材料学院、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、东华大学材料学院)和六家科研院所(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、上海化工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、上海材料研究所)建设“6 6”新材料人才基地,培育本土新材料专业人才;针对海外留学人员、专业技术人员、高端金融科技人才提供落户、住房补贴、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支持。三是在《上海市数据条例》框架下,建立材料科学研究的公共数据集。材料数据信息包含文献数据、实验数据、模拟结果等数据,通过整合和分析大量数据信息,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指导。依托新材料计算研发中心,逐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成立信息共享平台,加强数据治理使用规范,实现数据的安全、可用,缩短材料研发周期、提高研发效率。

  (民盟市委供稿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shszx.gov.cn/shzx/sqmy/content/35b522fc-a603-415e-9c05-5b88af2c08fe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网站地图